5月19日-24日,鹽城師範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挑戰杯”紅色專項調研團赴新四軍紀念館、新灘鹽場宋公堤遺址、宋公堤入海口等地就“黃海岸邊的抗戰長城——探尋‘宋公堤精神’助推鹽阜大地高質量發展的研究”這一課題進行實地調研。
重溫曆史踐初心
19日下午,實踐團隊參觀新四軍紀念館。館内的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簡樸實物、一段段珍貴影像資料,都在向世人訴說着新四軍在鹽城浴血奮戰的光榮曆史,以及與鹽阜人民親如一家的濃厚情誼。走進新四軍紀念館第五展廳,長196厘米、寬61厘米的“宋公碑”令人肅然起敬。讀碑文、思宋公,碑文的字裡行間,記錄了修築“宋公堤”的紅色曆史,承載了鹽阜大地軍民同心的深刻記憶。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對共同參觀的龍岡中學學生進行随機采訪,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宣傳“宋公堤精神”。
心慕鐵軍做英雄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共同參觀新灘鹽場宋公堤紀念館的展出藏品,深入了解宋公堤的建成曆程以及蘊含其中的黨史發展脈絡。來到宋公堤旁,在新四軍創辦的新灘鹽場和新四軍塑像前,感受新四軍戰士們昂揚的革命鬥志、旺盛的工作熱情、頑強的工作作風。而今,曆經時間磨砺的鐵軍精神并沒有暗淡,反而愈加熠熠生輝,成為了鹽城的文化根脈,以鐵軍精神為代表的紅色精神也在不斷彙入新的時代内涵。
每聞潮聲思宋公
24日,實踐團隊參觀了宋公堤紀念亭,瞻仰了宋公紀功碑。在宋公紀念亭中,指導老師袁佳佳為大家講述了宋公宋乃德同志勇于擔當,為民造福,以鹽稅做抵,償還了宋公堤修築款項,并為新四軍提供了軍費和食用鹽的感人事迹。參觀結束後,團隊以“宋公堤對當地生态、經濟的影響”為主題對當地村民進行專訪,感受“宋公堤”紅色文化效應對當地發展的積極作用。如今,“宋公堤”已成為鹽城著名的紅色地标;共産黨、新四軍以為民為情懷,曆盡千難萬險修築捍海長堤的這段曆史,也已成為鹽城黨史上的光輝一頁,成為新四軍鐵軍精神的重要标識,更是鹽阜人民心中不朽的豐碑。
據悉,在實地調研前期,團隊成員便通過校園調查問卷、實地信息搜集等多種方式,就“宋公堤精神”助推鹽城高質量發展意義和價值、現狀與問題以及實現路徑等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深入調研後,團隊成員更是紛紛表示,宋公堤的修築,已成為了共産黨人為民服務的典範之一,彰顯了共産黨人義無反顧的擔當精神與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是聳立在黃海岸邊堅不可摧的抗戰長城。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也應肩負起相應的責任,赓續紅色血脈,弘揚革命精神,将“宋公堤精神”融進生活中,努力成為建設新時代的弄潮兒!
審核:郭曉俐 作者:卞雅妮 袁佳佳 歐嘉儀 責編:朱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