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信生“心”聲】大學生春季心理防護小貼士3

發布者:istadmin發布時間:2022-03-15浏覽次數:1114

萬物複蘇,春暖花開,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但每年的3月至5月更是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高發季節,發病數約占全年的一半。除了身體容易感冒,我們的心理也容易感冒。有專家稱“心理感冒”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可能成為僅次于心髒病的第二大疾病。

大學生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其生理、心理均趨向成熟。但由于社會競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産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因此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曆程,了解其心理健康狀态,及時排除心理障礙、消除心理陰影、預防心理疾病,應該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背後究竟藏着怎樣的問題呢?

春患有“心理感冒”有哪些表現呢?

12個标準簡單判斷

1、情緒低沉,悶悶不樂;

2、對生活感到沒意思、沒勁;

3、思維反應總是比平時慢半拍;

4、遇事常自責、内疚,埋怨自己把事情搞糟了;

5、容易疲倦、不願活動;

6、心中有莫名其妙的煩惱;

7、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容易分散;

8、容易受驚,也容易感傷,感情脆弱;

9、抱怨身體各處疼痛,但又查不出問題;

10、沒有食欲或者依靠暴飲暴食來對抗情緒的不适;

11、遇到有魅力的異性,卻絲毫感覺不到對自己的吸引力;

12、不再注意自己的儀表,邋邋遢遢。

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以上困擾,那一定要警惕了。

春季大學生如何預防“心理感冒”?

1. 适當的有氧運動:

内啡肽是大腦内調節神經興奮性的一種神經遞質,體内氧氣含量充足時腦内的内啡肽就會分泌,運動者會感到輕松、愉悅。

2. 放松訓練

科學研究表明,呼吸放松、想象放松、肌肉放松等能夠促進α波(身體放松的狀态)産生,讓大腦清醒放松,降低壓力和焦慮水平,恢複活力。

3. 轉換思維方式

通俗的說就是換個角度看問題。一些人看問題比較悲觀,這種思維方式容易讓人情緒低落。當遇到問題時,記得從不同角度看待,你會有不同收獲。

4. 堅持合理的飲食和作息

春天是由寒轉暖的季節,病菌繁殖較強,容易侵襲人體導緻疾病。所以,春天還要攝取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白菜、番茄、柑橘、檸檬、胡蘿蔔、苋菜、卷心菜、花菜等。除此之外,早晚作息規律,可以減少身體疲困程度,增強抵抗力。

大學生如何克服心理焦慮症呢?

首先要樹立明确的目标,要貼近自己的實際,容易實現;要克服拖延症,優先解決急事,難事,盡量不把事情都堆在一起;一定要自信起來,相信自己,把握各種機會;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适當的給自己放放假,不要把自己繃的太緊;當有壞情緒時,要及時去擺脫壞情緒的幹擾,做一些别的事轉移注意力;懂得像老師同學求助,不要覺得不好意思。

在大學裡我們會遇到各種問題和挫折,培養我們的抗挫能力很重要,當我們面對挫折時,以冷靜的态度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觀原因,及時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從現實出發,以切實的行為改變挫折情境。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振作精神,重新站起來。

長路漫漫,總會有各種機遇與挑戰,我們應該學會善待自己,努力追求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楚生活的真相後仍舊熱愛他,無論你遭受什麼苦難,請不要失去對生活的熱愛與美好事物的追求,堅持努力奮鬥,在屬于我們自己的星空綻放屬于我們的光芒。

審核:姜琳 作者:毛阿璇 陳雅甯 責編:管芷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