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幫助大學生順利應對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壓力,增強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與自信心,4月14日下午,學生工作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聯合信息工程學院春晖社開展了“發揮優勢,自我賦能”心理資本培育團體輔導活動。
本次活動共分為“尋人行動、性格魅力測試站、同舟共濟、悅納自我”四部分。激烈與匆忙的“尋人行動”環節中,同學們互相了解對方特點,尋找有共同特點與興趣愛好的同學,積極主動地溝通交流,拉近了同學間的心理距離,架起了友誼的橋梁。
“性格魅力測試站”環節通過記錄學生性格魅力指數的總分,發掘自身性格中更多優點、分析缺點,使同學們認識到在工作中和人際交往中需要什麼、如何解決沖突及如何與不同類型的人合作,意識到如何更好地發揮性格優勢、彌補性格弱勢,達到優化性格,提升自我素養的目的。
“同舟共濟”環節着眼于培養學生走進社團、完善自我,使學生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集體與責任意識,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滿足學生的情感歸屬需求。
“悅納自我”考慮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敏感性強、自我認同度低等問題,啟發同學們以全新角度看待自身不喜歡卻又很難改變的特質,通過“特質描述-功能分析-信念分析-自我調整-接納自己”的思路組織書寫特質解析并進行小組分享,将“缺點”轉化為“資源”,同學們真誠坦然地分享自身不喜歡的特質、各種特質的功能與存在的必要性……學生們在敞開心扉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行着自我覺察和調整,全面理解、接納自己。物聯網199班馮玉婷表示,這次心理團體輔導活動使參與學生在自尊心、自信心、抗壓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有了顯著進步。
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應把關注點放到學生的優勢上,而不是僅僅強調其心理弱勢,這是看待問題的一個新視角,也是本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設計的初衷。這次活動對構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資本培育的實踐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據悉學校還将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舉辦一系列團體輔導活動,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更新完善,努力探索出可供推廣的實踐模式,讓更多大學生從中受益。
審核:趙任憑 作者:薛殿春 責編:張雅坤